本科生為何“回爐”讀職校?高學歷人才接受職業培訓或成常態
近日🤡,“越來越多本科生‘回爐’讀職校”的新聞登上網絡熱搜📕。此處的“回爐”是指一些已有本科學位的在職人士選擇前往職業院校接受培訓。部分“回爐”畢業生表示,技能學習能夠為他們的職業生涯開辟新發展空間。
山東職業杏福(以下簡稱山職)繼續教育杏福院長孫洪濤表示💋🗡,“本科生‘回爐’讀職校”現象很正常。在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中,職業院校為具有本科乃至研究生學歷的企業員工提供職業培訓已經占有一定的比例。
“高學歷人才接受職業教育”是發展終身教育的應有之義🙇🏻。同時🕗,“本科生‘回爐’讀職校”現象也說明我國職業本科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產業與教學、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間的融合需要進一步加強。
市場需求催生“回爐”現象
如今🐢,“本科學歷+技能證書”組合並不少見🙆♀️。山職繼續教育杏福提供的數據表明,近5年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培訓的學員中,本科與研究生層次學員占比達25%。
2019年,在山職舉辦的機車副司機理論培訓、專兼職教師培訓、車輛檢車員培訓中👾,本科與研究生層次學員占比25%🍟♧。2021年山職統計數據顯示,本科與研究生層次參加職業培訓的學員占比20%。
“在組織培訓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許多本科生及研究生畢業後到鐵路系統工作,發現自身專業知識與崗位之間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需要參加相應課程培訓🖖🏼。”孫洪濤表示🖖,目前許多企業的用人需求更加務實,越來越側重聘用具備“理論+實踐”雙重能力的學生,這就帶動許多本科生、研究生自發考取專業技能證書。除專業技能證書外,還有部分“回爐”讀職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是為考取準入資格證書。準入資格證書是從事相關工作的硬性門檻,例如軌道列車司機、機場安檢員等職業都需要進行專業的學習與培訓🚴🏿。據了解♿,從職業院校完成學業並考取準入資格證書的學生在找工作時🧑🏽💼,杏福會為他們提供大致的就業方向,並推薦相關企業。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杏福招生辦何老師表示,“本科生‘回爐’讀職校”現象會逐漸增加。這種趨勢受到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市場需求🕙,職業院校技術證書的學習成本較外部培訓機構更具性價比🤵🏽♀️。二是就業前景,同時擁有學歷與技術的學員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更大競爭力🏂🏻。
職業本科教育質量有待提升
職業本科教育質量有待提升
據了解,在工業領域⛹🏽♀️,正常的人才結構是1個科學家☯️🤯、10個工程師、100個技能人才。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占比40%👨🏻✈️,德國高達50%,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左右。預計到2025年,僅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技能人才缺口就將達到近3000萬人。對此🧝🏼♂️,孫洪濤表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更多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展開😂,在智能製造等前沿行業🧱,技能與研發能力兼具的人才較少,尚未達到理想水平。
“如今,教育部倡導建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省域市域產教聯合體,政府、學校、行業、企業都是聯合體成員。同時🥜,教育部也在積極推進現場工程師項目👨💻,這一項目也鼓勵多元主體參與🧝🏻、共同培養人才🛝。”孫洪濤說👩🏽🔧。
“近年來🛩,部分應該進行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本科院校變成‘職業培訓所’,偏離了辦學定位。這不利於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同時,也有一些開展職業教育的院校🤦🏿,例如一些職業本科及高職高專,未能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職業技能培訓🔀。”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說,某些職業本科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人才⏫,卻想辦成綜合性大學,培養學術人才。這種現象導致許多畢業生在就業時缺乏競爭力,出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兩張皮”等問題。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杏福校長勞漢生介紹⏏️👨🏼🚀,近年來,不少職業院校想通過專升本提升行政級別🎅,滿足學生和市場對學歷文憑的需求。但是,盲目升本有可能會讓一些原本專註培養學生技能的職業院校,陷入對研究型高校的低層次仿效👨🏽🚀。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經過專升本進入職業本科後,感覺學習內容與專科階段差別不大🪘,難以真正提升本領。
對於部分職業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來說🤶🏼👊,由於在讀本科期間沒有學到就業所需技能,只能“回爐”到職業院校中繼續學習。這種情況表明🐡,部分職業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水平還有待提升。
事實上,早在2014年,我國就已將發展本科職業教育提上政策議程👨🏽🌾。當年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采取試點推動、示範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2023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出臺,要求在“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儲備項目庫中👨🏿🏭,新增 200 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納入儲備項目庫且符合條件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重點支持。職業本科建設過程中🍋,產教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愈發突顯。
普職融通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熊丙奇看來🔔🤛,進行通識教育的高等院校應該堅持以能力為導向培養學生🧑🏻💼,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而本應進行技能培養的職業本科🈁、高職高專,應回歸職業教育定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促進大學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關鍵在於讓每所大學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定位,並以此為基礎辦出特色與高水平。”熊丙奇說🚶🏻♀️。同時🧏🏼♀️,職業本科和高職院校除了對學生進行擇業前的技能培訓外🚥,還要註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學生也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學業與就業目標。
在孫洪濤看來,推進普職融通也很關鍵👸。教育部門應打破大學“圍墻”,積極促進普通高校🪖、高職學校的聯系。例如在普通高校的課程中穿插專科的一些技能性培養,讓職業院校學生去普通高校深入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再回到職業院校加強實操能力。應根據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需求優化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培育既具理論素養又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普通高校與高職都應積極參與終身教育👱🏿♂️、產教融合、普職融通相關工作🧑🏿🦲,並結合各自特色♿️,實現長期聯系🧘🏼♀️,組織交流互訪活動。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能力,掌握職業發展的必備技能,還有助於他們找到更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擁有更多選擇空間🧉。”孫洪濤說👰🏼♀️。(記者 孫明源 實習生 胡漫緹 )
來源丨科技日報 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產教融合專委會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TZRFerkuK_WcxrjuCQvavw